工作动态

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取得重大突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机构认定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0-06-23 10:32:23     新闻来源:教育部     浏览:1394次

日前,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通过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的机构认定,对我国医学教育有何重大意义,会对我国医学教育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答: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通过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机构认定,这是继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时隔四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此次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实现了“五个一”:

一个里程碑——通过了WFME的机构认定,标志着我们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这是中国医学教育从跟跑向并跑转变的一个里程碑;

一张通行证——通过了WFME的机构认定,中国医学毕业生有了学位互认的一张国际通行证。

一套新标准——我们制定的中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包括10大领域113条基本标准和80条发展标准,涵盖了招生、培养、毕业等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医学教育得到全球医学教育权威机构认可,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一套新标准。

一张入场券——通过了WFME的机构认定,表明中国临床医学认证工作委员会所认证高校的医学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为中国医学毕业生跨国界流动提供了一张入场券。

一种新声音——通过了WFME机构认定,中国将可以全面参与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和规则的制订,这是医学教育国际舞台上响起的一种新声音。

工程教育显示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医学教育显示一个国家的健康力。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医学教育认证机构通过WFME的认定,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实在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实实在在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对我们全面科学准确判断和看待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既要冷静清醒正视我们的不足,同时更要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充满自信。

2.此次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意味着我国建立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请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答:此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获得了WFME“无条件”通过的优异成绩。WFME主席David Gordon评价,这次机构的认定结果是完美的,是非比寻常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医学教育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也彰显了我国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可以说,医学教育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健康力。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健康就是最前面的“1”,没有了“1”,后面有再多的“0”也就没有意义了。医学教育不仅要进入了新时代,更要赢得新时代!因此,我们必须痛中思痛,全面反思医学和医学教育的“短板”问题,加快推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面对新冠疫情提出的新挑战,面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面对世界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迫切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下一步我们将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一是树立医学新理念。从诊疗拓展到预防、诊疗和康养。二是确定医学教育新定位。医学教育是“四大”: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三是强化医学生培养的新内涵。强化“五术”培养:加强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五术”教育。四是加快推进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提出所有医科专业标准的新要求,要根据新变化论证布局新的医科专业,特别要强力推进医工医理医文深度交叉融合。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调结构、提质量,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

3.下一步,我们如何以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构建更加完备的医学教育认证体系?

一是实现全覆盖。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基础上,横向拓展到中医、护理、口腔等专业领域,纵向加强医教协同延伸到毕业后教育阶段,有机衔接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完整、完善的医学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建立引领世界中医教育发展的中医药专业认证体系。

二是构建新机制。进一步研究专业认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专业认证与执业医师考试有效衔接的政策机制,推动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紧密衔接。

三是提升影响力。以通过认定为契机,积极参与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标准制订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